導言:值此舉國上下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同步迎來四十華誕,雙喜臨門,這是令全體百科人倍感興奮和驕傲的大事。拓荒、開放、繁衍、創新,在40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大潮中,百科社也經歷了一次次的蛻變與超越。“百科精神”必將激勵一代代百科人為百科事業不懈耕耘,努力前行,在新的歷史坐標上續寫輝煌!
要聞動態
領導關懷
1985年9月10日,鄧小平接受姜椿芳總編輯代表我社贈送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 | 1993年10月8日,江澤民、李鵬等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編撰出版人員。 |
2006年4月21日,胡錦濤向耶魯大學贈送包括《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在內的中國書籍。 | 2010年6月22日,習近平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贈送包括《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在內的中國書籍。 |
鄧小平1988年3月22日為我社題寫的社名 | 江澤民1993年7月5日的題詞 | 陳云1988年4月的題詞 |
李先念1988年4月的題詞 | 李鵬1993年7月的題詞 |
胡耀邦1983年5月的題詞 |
四十年歷程
百科社址變遷
1978年7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籌備組在北京北總布胡同的版本圖書館開始辦公。 | 1979年1月,我社管理部門遷入北京史家胡同17號辦公。 |
1980~1987年,我社在北京安定門外外館東街甲1號辦公。 | 位于安徽黃山腳下的海峰印刷廠舊址。《中國大百科全書》 的最初幾卷就是在這里印刷的。 |
位于上海安亭的百科排版印刷廠 | |
1987年11月,我社遷入位于北京阜成門北大街17號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大樓辦公。 | 2015年,“百科編輯能力建設”項目竣工,編輯大樓舊貌換 新顏。 |
發展歷程
拓荒——鑄就中華文化豐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業尚未在中國拉開大幕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項高瞻遠矚的決策: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知識界、學術界全部動員起來。為了中國的百科全書事業,2萬多名權威學者參與撰稿,動員范圍之廣,羅致人才之眾,史無前例。他們篳路藍縷,艱苦備嘗,經過15年的辛勤創業,于1993年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學科卷全部出齊。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的出版結束了中國沒有百科全書的歷史,從文化學術上鑄造了國家形象。《中國大百科全書》被譽為“中華文化的豐碑”,作為20世紀中國最輝煌的文化工程而被載入史冊。
開放——文化交流與合作
開放,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40年發展的主旋律。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重視知識和中外文化交流。他贊同并支持中美合作編譯出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贊揚說“這是個好事情”,并就雙方合作出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發表意見,做出指示。1986年,《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出版;1999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出版。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在文化方面的重大實踐,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政策的生動事例,也是中美兩國傳播知識、交流文化的重要橋梁。
40年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英國DK公司等國際知名百科出版機構建立了高度互信的合作關系,版權輸出業績顯著,僅百科全書類產品輸出就已超過300種。從40年前引進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到40年后“中國百科”走進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乃至全世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以自身實力實現了文化成果的驚艷輪回。
繁衍——建造巍峨的百科書城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出齊后,我社繼而開始了大型統編綜合性百科全書編纂的首次嘗試,造就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這一優秀成果。此后,百科全書“家族”一直在繁衍、蔓生。
在40年的時間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逐步營造起規模宏大的百科全書書城,在主體“建筑”《中國大百科全書》之外,還有各種地區百科全書、專業百科全書和百科術語數據庫等,它們共同裝點著萬紫千紅的百科園地。
創新——面向21世紀,與世界接軌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出版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劇變,各領域的知識大幅度更新。因此,《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修訂重編迫在眉睫。
1995年,國務院批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編纂立項,并將其列入“九五”“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也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的編纂列為國家重大出版工程。
1995年至2009年,在總編委會的指導和支持下,2萬多名學者通力合作,遵照溫家寶總理“精心組織,精心選材,精心撰寫,精心編輯,精心出版”的重要指示,勝利完成了這一國家重大出版任務。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訂重編版,是面向21世紀、反映國家科學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書。其編纂、出版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從內容和形式上實現了一大創新。
拓展——銳意改革創新,開拓市場品牌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把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作為自己的文化職責和使命。40年來,百科人同舟共濟,砥礪前行,不僅用工匠精神與奉獻精神鑄就了《中國大百科全書》這一中華文化豐碑,同時不忘初心,積極服務大眾,融合百科資源,開創了原創兒童百科、DK百科、社科學術、學生工具書等優勢和特色產品線,打磨出一系列市場標桿品牌,以精良的品質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百科社也由此形成了“兩翼齊飛”“百花齊放”的出版風貌。同時我社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文化科技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自主創新的“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評選”“百科百家大講堂”“百科科普研學”等品牌活動,正催使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成為知識的搖籃和新的文化地標。
飛躍——新時代、新百科、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也踏上了數字化網絡化的新征程。
2011年11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批準同意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通過建立數字化平臺,編纂發布和出版網絡版、紙質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是數字化時代的新型百科全書,是基于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空間,進行知識生產、分發和傳播的國家大型公共知識服務平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是新形勢下構建中華民族優秀文明、提升國家整體文化形象、反映當代科學知識水平的重大基礎性出版工程。
除了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我社還承擔了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網絡平臺的建設工作。創建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是我國文化事業的一項統一知識標準、凝聚專家力量、增進共同認識、掌握網絡話語權的基礎性文化工作。
百科人正全力推進這兩項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以最高水平最高標準打造國家級知識體系,樹立體現最高出版水平的時代標桿,助力中國文化強國建設。
《中國大百科全書》歷任總編輯、總主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歷任社領導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撰是對我國學術界的大檢閱,參加編寫工作的專家學者有數萬人。中國科學院與哲學、社會科學方面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大多參加了編撰工作。
艾中信 | 巴金 | 貝時璋 | 曾呈奎 | 陳翰伯 |
陳翰笙 | 陳永齡 | 丁光訓 | 段學復 | 費孝通 |
侯祥麟 | 胡喬木 | 華羅庚 | 姜椿芳 | 劉瑞龍 |
盧嘉錫 | 馬大猷 | 茅以升 | 梅益 | 裴麗生 |
啟功 | 錢令希 | 錢學森 | 饒宗頤 | 任美鍔 |
任新民 | 榮高棠 | 沈鴻 | 沈元 | 宋時輪 |
蘇步青 | 唐振緒 | 王朝聞 | 吳階平 | 武衡 |
夏征農 | 蕭克 | 嚴濟慈 | 楊憲益 | 葉篤正 |
于光遠 | 張岱年 | 張庚 | 張友漁 | 張震 |
周光召 | 周培源 | 周揚 | 周有光 | 王綬琯 |
社慶專題圖書